什么蒸苦累好吃?
“苦累”是陕西方言,指面食中的一种特色馍,类似于夹馍的半熟饼状食品。制作过程将和好的面团擀成薄片涂上菜籽油(也有不放油的),然后卷起来切成小段压成饼状蒸熟即可。 一般作为早餐食用,搭配豆腐脑、豆浆或者鸡蛋汤等,也可就着咸菜吃。
据说这种“苦累”最早由慈禧太后所赐,因此也称作“太后饼”。不过现在更多见的名字还是“灌汤包”或“小笼包”。 说到这个“灌汤包”可是大有来头,据说在宋朝的时候就有了。据《东京梦华录》记载,当时在汴京(开封)有卖“灌浆馒头”的,是将面皮中间捏个洞,灌入调好的馅料,然后蒸熟的馒头。
到了明朝,朱元璋称帝后建都南京,从此北方的面食文化逐渐向南传入,“灌浆馒头”的做法也传到南方。不过因为发音的关系,南方人把“罐”念成“管”,所以此美食又有了“灌汤包子”的名称并流传至今。 你别看这小小的灌汤包外皮薄如蝉翼,内里却是别有洞天。一口咬下去,鲜甜的汤汁在口里迸发,混合着面皮的香软,让人吃完满口留香。 做灌汤包的面粉要求很高。必须是高筋面粉且颗粒均匀、表面光滑、无杂质。这样做出来的皮儿才有嚼劲,才能层层叠叠、层次分明。
做灌汤包的过程也很讲究。和面时要加入一定比例的水,水太少则不易揉成光滑的面团,水太多就会失败。和好的面要醒发得非常好,这样才能做出柔软而又富有弹性的面皮。 除了面粉和水之外,调馅也是很关键的一步。一般的灌汤包都用酵母发面,这样做出来的包子的表皮会有一层透明的薄膜,非常好看。但这里要注意,酵母不要放多了,否则蒸出的包子表皮会发酸。
做好的包子不能马上上锅蒸,要在锅里焖20分钟左右,让包子“鼓肚子”,这样蒸熟之后才会圆滚滚的,非常有趣。 另外,很多人在做灌汤包的时候都喜欢把馅儿剁碎再包。其实如果剁得太细,蒸出来的包子里就会有很多空洞,反而不好吃了。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用刀背剁,这样既能保留肉馅的香气,又可以保持肉馅的原形。
如今,蒸灌汤包已经渐渐成为了老百姓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美食之一了。走在很多城市的街头,都能看见各种各样的早餐店里飘出浓浓的面香。对于生活在现代的我们来说,每天能吃到新鲜的面粉、美味的馅料和干净的餐具,这些早已不是梦中的奢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