豆壳怎么做好吃?
“麻婆豆腐”是成都和乐山都号称自己发明并推广的豆腐料理,其实它的起源并不在此。 清同治年间(1875年—1908年),京城里有个姓陈的厨子,做的豆腐很好吃,他发明的豆汁儿、炒肝儿很受食客们欢迎。 后来,北京前门外的“万春亭”菜馆请来一位四川厨师,他做了一道豆腐菜,颜色灰白,带有豆瓣和花椒颗粒,非常诱人食欲。
这顿饭后,万春亭的生意开始火爆起来。 后来有人发现,老板和厨师们总是在吃完豆腐后,用手指抠着指甲缝里余下的酱色残渣津津有味的吃着…… 于是,这道菜就流传出来,取名叫“指抠豆腐”。 “指抠豆腐”传到民国时已成为北平(今北京)有名小菜,大饭庄都有售卖。 抗日战争爆发后,北平沦陷。日本军人也有吃这道菜的记录。 但此菜太费工夫,做得不够快,难以登上大雅之堂。
抗战胜利后,北平和平解放。解放军某部文工团来到万春亭,以艺谋食,他们见桌上有盘“指抠豆腐”便兴致勃勃地叫来饭菜,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。 从此,“指抠豆腐”的名气更响了。 新中国成立初期,“指抠豆腐”还被当作“招待外国友人”的菜肴之一。
直到1964年左右,因为原料不易找,制作方法又复杂,才逐渐从餐桌消失。 这道菜用的原料不是普通的豆腐,是用石膏、卤水、酸浆等做料,用鸡蛋清调成糊,把豆腐裹均匀,下油锅炸成金黄色出锅,再浇上用鸡汤、酱油、白糖、淀粉调好的汁儿烹制而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