乌鸡包什么好吃吗?
“以形补形”是民间流传的对药食同源的朴素认识,人们认为吃什么就能补什么,长得像什么呢,它主要就是滋养哪里的。所以才会出现“吃啥补啥”“以形补形”的说法。 但实际上真的如此吗? 《黄帝内经》里就提到:“故善用针者,取之于经,非取之于络;用灸者,热起于皮,而非起于肌、筋、骨。”就已经说明经络理论早就认识到“吃啥补啥”“以形补形的错误性了。
当然,这里并不是说“吃啥补啥”“以形补形象”完全没有道理。比如,食用牛肉补气血,这是因为牛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,这些物质能够为人体提供能量,提高机体免疫力,对气血不足的人群来说可以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;同样,食用猪血、猪肝也能够起到补益气血的作用……这些都是有道理的。
但是,如果认为吃了这些东西就能达到“以形补形”“吃什么补什么”的地步就真的错了。 如果真这么简单,中医也不至于被批评为“瞎子医”、“摸脖子”了。 因为人体的脏腑器官都是有机联系的,并不是单独运作的。
《黄帝内经》早就指出:“智者之养生也,必顺四时而适寒暑,和喜怒而安居处,节阴阳而调刚柔,如是则僻邪不至,长生久视” “法于阴阳,和于术数,食饮有节,起居有常,不妄作劳,故能形与神俱,而尽终其天年,度百岁乃去。” 这里的“形”并非仅仅指外在的形体,而是泛指身体。也就是说要想使身体达到健康的状态是需要多方面协调的——生活要有规律、饮食要节制、运动适量、情绪乐观等等。而不是单一依靠吃某些食物就能实现的。
否则,中医就不会一再强调“治未病”的重要性了。 要知道,许多疾病的发生都是由于生活习惯的不规律导致的:吃得过饱、久坐不动、熬夜、嗜烟酒等。这些习惯都会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、新陈代谢异常、情志失调等疾病发生,从而导致气血阴阳失衡,百病丛生。
古人说“药补不如食补,食补不如动补”是很很有道理的。要想让身体达到健康平衡的状态,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才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