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仔怎么做好吃吗?
好吃的面有很多种,热干面,炸酱面,刀削面,阳春面,拌面等等。今天呢,就来看看我做的这个家常面——鸡蛋炒面馆仔的做法吧!(其实应该叫蒸面条,但是我觉得炒着吃更有味儿) 用到的食材有: 面条250g、蒜两瓣、生抽适量、老抽少许、白糖少量、陈醋适量、辣椒油适量、葱花和香菜适量 我做这个菜用的是自家种的油麦菜,所以比较嫩,如果你喜欢嚼劲儿大的,可以用菠菜,我用的是圆白菜,所以在锅里稍微焖了一下,如果你用豆芽或者黄瓜丝什么的就更简单了,直接下锅焯一下就行啦~
1.锅中多放些水,把洗净的面条煮熟后过凉水备用。(我用的挂耳式滤汤锅,非常方便)
2.调酱汁:小碗中放入蒜末、葱花、香菜末、生抽、老抽、陈醋、白糖、辣椒油搅拌均匀待用。
3.热锅凉油,倒入切好的韭菜,小火煸炒至出香味,然后倒入事先准备好的面条,迅速划散,让每根面条都均匀地沾上酱料。(这一步要快哦,以免面条粘在一起)
4.最后撒入少许盐调味,一碗香喷喷的鸡蛋炒面馆仔就做好了。
是不是很简单呢~快来试一试吧~
要说我们福建的特色美食,面线糊必然要算上一份。面线糊在福建地区的夜宵界有着非常大的江湖地位,和兰州的拉面一样,福建的夜宵店也几乎都离不开一碗热气腾腾的面线糊。每到晚上华灯初上之时,总能看到三五成群的人们围坐在路边的面线糊店门口,每个人面前都放着一碗面线糊和数个各式各样的面线糊浇头。
面线糊的制作并不复杂,是把面线放在锅里加水煮到粘稠。在翻煮过程中要不断朝锅底淋冷水,让生面线在热水中煮热后沾覆在煮烂的面线上,再煮,再淋冷水,不断重复。
直到整锅面线全部煮烂而成为糊状,此时再加入适量的鱼虾皮和虾米继续煮一下,一道原始且醇正的面线糊就算完成了。这种鱼虾皮和虾米也是面线糊“鲜”味的重要来源。
接着我们再来说浇头,浇头其实是闽南语的音译词,在普通话中可理解为配菜或者说配汤,比如金门地区叫“配”、台湾地区则叫“头”,指的是面线糊和其他食物的搭配。浇头有油条、蛋仔、鱼丸、炸扁食、炸蹄髈、贡丸、炸五香、咸菜等,可以说品种非常丰富。但浇头通常以荤食为主。其实面线糊在发展之初是泉州贫苦人民赖以果腹的街头食品,所以浇头也具有便宜、易加工的特点,面线糊和浇头的搭配使它成为泉州最有特色的美食之一。
为了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,面线糊在流传和发展中也逐渐根据不同的口味制作成多种花样,有肉糊、鱼糊、红蟳糊、海鲜糊、排骨糊、干贝糊、海参糊等。
最后我们讲一下面线糊的吃法,面线糊有加汤和无汤两种吃法。无汤的吃法类似于北方的小吃,比如搅面、糊汤等等,而有汤的吃法就类似我们常吃的面条。个人口味推荐无汤面线糊,味道更厚重,也更有口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