蒸饺怎么做才好吃?
2008年到北京求学,第一餐就在学校旁边的餐厅吃到了蒸饺。那时还没手机支付,在餐厅柜台付账时,看到菜单上的价格才发现这个“蒸”字意味着要“垫着盘子吃”(因为蒸饭是要加水闷的)。 不过当时不知道南方也有蒸饺,还是水饺的样子,肉馅是放在饺子皮里面去蒸的。直到几年后在长沙一家小店吃了虾饺后才知道还有这种吃法——把蔬菜或肉馅包在外面。 在北京吃得那个蒸饺是纯肉的,皮比现在外面卖的烧麦要厚一些,味道则是典型的北方特色:咸香口,略带杂粮的香气。后来知道这种食物叫做包子,而做包的工艺有发酵和不发酵两种,老北京吃的多半是不发酵的,俗称“死面”包子。
我在学校附近吃过不少包子铺,也自己买包子炉回家煮过。记得最好吃的有两种,一种是“小笼包子”,个头小巧,皮薄如纸,肉多不肥腻,蘸点醋和辣椒油很好吃;另一种是“灌汤包子”,也是小个头的,皮的厚度适中,包裹住了软嫩的新鲜肉馅,一咬一口水,很是鲜美。
毕业后到上海工作,第一次吃到蟹黄汤包,觉得这玩意儿比灌汤包子更过瘾。过了这么多年,在上海又重新找到小笼包吃。其实,我并不是那么爱吃甜食的人,但对那薄薄的皮子夹着软糯的糯米,拌着香甜的红豆沙,却再也难以拒绝。 离开上海前,我买了些成品的小笼包速冻起来,打算带到美国去吃。在美国,我用冰箱保存起来,每次拿出一只来蒸,再配碗葱油饼,也能享受一回故乡的风味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