艾灸合怎么使用方法?
艾灸,是中医的一个名称,原为治病的方法,后来也用来养生。其原意是:灼烤治疗。艾灸的主要作用:局部的刺激,引起毛细血管扩张,促进血液循环,使机体的一些病理产物(如痰液、脓液)得以排除,同时起到调和气血,平衡机能的作用。临床上适用于内、外、妇、儿、皮肤病等,如胃寒、感冒、咳嗽、腹痛、风湿、盗汗、腰痛等,疗效十分显著。
艾灸,是用一种叫艾草的中药,经过特殊的加工做成艾绒,在局部穴位或病灶进行加热治疗,艾草的种类有三种,其中以湖北产的最佳,艾草性温、味苦、无毒、纯阳之性、通十二经,具回阳、理气血、逐湿寒、止血安胎等功效。另外对皮肤湿疹、皮炎、皮炎、银屑病等有辅助治疗作用。
艾草性味苦、辛、无毒性,主灸百病。《本草纲目》记载:艾以叶入药用,性温、味苦、无毒、纯阳之性、通十二经、具回阳、理气血、逐湿寒、止血安胎等功效,亦常用于针灸。故又称灸草。
中医理论认为:万物都是阴阳两部分组成的,当阴气过了,要用阳气来补充,当阳气过了,要用阴气来补充,当阴阳两者都不多了,就应该用艾灸的方式来调理。所以中医很早就有了热治疗法,即以阳治阴,以热治寒,达到阴阳平衡,身体恢复正常机能,这就是艾灸最早的来源。
艾灸,就是根据此道理,用艾叶制成艾条,并在艾条上穿几个孔,以使艾条燃烧时热气经由孔隙进入躯体肌肤间,温灼经络,驱散体内风寒湿邪,使气血通畅,天气转凉时不容易感冒。
艾灸的方法
艾灸分为:直接灸和间接灸。
直接灸的方法:就是将艾绒置于艾灸器具中,用灸火进行烧灼,直接对经络穴位所在部位的肌肤进行刺激,以达到强身治病的一种方法。其适应症广泛,可用于内、外、妇、儿、皮肤等科疾病。
烧灼方法有:横灸、斜灸、圆形灸、灸三角灸、雀啄灸、温灸等。
操作方法:先将艾条点燃,而后置于物品上或人体穴位上,点火后有烟、香喷喷味,施灸时一般可略感灼热,而无疼痛刺激。当施灸部位烧灼过于猛烈,以致不宜再灸时,可按第2次灸的时间缩短,而不易移罐。当有温热舒适感而施灸部位无烧灼疼痛时,则不必再灸。
用于普通保健时,灸30~50分钟,也可根据不同病症,可适当延长。每次灸完后可洗个热水澡,以促使毛孔的开放,有利汗液分泌,更能有利于火气的发散。对于糖尿病、中风后遗症等体质虚弱、阳虚寒羸、痹症等多种疾病,应从低功率开始,逐渐加热,以便患者适应,而要达到治疗作用,则应较高功率,对某些急性疾患应取出姜片,直接灸。间灸:在直接灸的基础上,将艾条点燃后置于一种工具(又名灸架)上,将工具点燃的一种施灸方法。
艾条灸时注意事项
1. 注意保暖,避风,防止受潮。2.注意饮食,发热时食物不宜辛辣油腻,酒后切不可灸。3.有些人不宜进行艾灸:皮肤发炎,湿疹,疱疹等地段不宜灸;有出血倾向者(如血小板减少),皮肤破损处不宜灸。
4. 施灸后注意:皮肤红肿灼痛或出现大水泡时,先不要去掉灸衣,可凉水冲洗,继而擦干。若有水泡,可刺破,排出泡内液体,再以棉签涂以龙胆紫药水或抗菌药膏,并注意保持干燥。不要湿浴,在沐浴时不要过度搓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