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渔怎么做好吃?
我从小在湛江长大,对海鲜颇有研究 分享一道鲜到掉眉毛的海鱼做法——葱油鱼! 用料简单,步骤简单,味道鲜美,快学起来~ 材料:海鱼、香葱、生姜、生抽、老抽、糖、陈醋、植物油
第一步:处理鱼。将鱼清洗干净后,用刀沿着脊背刮去鱼鳞(也可以用手扯);去除内脏和鱼鳃,冲洗干净后将鱼分成两段 第二步:煎炸鱼身。起锅热油,油温升高后,放入处理好的鱼,小火慢煎至两面金黄(约5分钟) 第三步:炒酱。另起油锅,加入少许植物油,放入葱花、姜丝爆香,然后加入2勺生抽、1勺老抽、1勺糖、1勺陈醋调鲜,调成酱汁 第四步:焖烧。把调好的酱汁淋在煎好的鱼身上,加盖小火闷煮30分钟左右直到入味即可 刚出锅的葱油鱼鱼肉鲜嫩,酱汁浓香四溢,搭配白米饭绝绝子 我一般是头天晚上腌好,第二天烧着吃,非常入味! 喜欢重口味的可以再烧前用白酒腌制一会去腥增香 海鱼种类丰富,口感多样 有的肉质细腻绵软,如带鱼、巴浪鱼 有的肉质紧实脆嫩,如鲅鱼、秋刀鱼 而葱油鱼选用的是黄花鱼 鱼肉嫩滑又肥美,刺少好剥,小孩吃起来放心 除了蒸、炖、烤等做法,还可以试试这种做法 ——酥脆椒盐虾! 虾营养丰富,含蛋白质、氨基酸、脂肪、维生素以及钙、磷、铁等物质 其中氨基酸的含量高于肉类,所以被称之为“蛋白质之王”。 而且海虾中含有丰富的镁元素,对心脏功能有一定促进作用。
用料:大虾、玉米淀粉、鸡蛋、面包糠、花生油、食盐、胡椒粉
做法: 大虾开背去虾线,保留尾部部分
用适量淀粉、蛋液、面包糠分别给大虾裹一层外衣
锅里热油,五成热时,下入大虾炸至外皮金黄酥脆,捞出控油
锅中留少量底油,加入食盐、胡椒粉调味,炒匀出香味后,下入炸好的大虾,翻炒均匀就可以啦 外酥里嫩,咸香味美 小吃货们赶紧学做起来吧~
海蛎煎
海鲜在福建,最便宜的是海蛎子,也就是北方人说的牡蛎、生蚝。便宜的每斤只要两三块钱,买一大盆,洗净切葱花姜末,加鸡蛋、地瓜粉面粉,和咸酱调匀,煎成饼,“刺刺”拉拉一大盘,够四五个人吃。好吃,价廉。厦门泉州一带叫做“海蛎煎”。用这个味道引诱北方来旅游的学生,屡试不爽。
清炒海瓜子
北方来的,吃惯了“大菜”,对这些“小海鲜”,往往不屑一顾。其实只要用最好的食材,清炒两下就行。比如海瓜子。壳如小指甲盖大,青灰色,里面小肉有半只瓜子大,形体与河滩里的泥螺相似。每年三四月间出产。本地人不炒菜,不煮汤,不与其它任何东西搭配,就清炒一盘,连同壳一起吃。先用热水烫一下,再下油锅炒两分钟,壳张口了,夹住一尝,鲜美无比。一盘炒好的海瓜子,不沾酱油,也不沾辣椒,白白的,上面有一点点芥菜,为衬色用。那味道,真的只有“鲜”字可以形容了。北方来的孩子,往往一吃上瘾,非要吃过瘾不可。吃海瓜子,最地道还要沾生抽,就是当地人说的“淋抽水”。这是福建人吃东西蘸酱油的固定说法。生抽本身的味道就很鲜了,海瓜子再蘸一点生抽,那就更加鲜得不得了。
炒蛤蜊
用料为新鲜的小蛤蜊。小蛤蜊,小指甲盖大小。在潮水落下去的沿海滩涂上,挖到带硬沙的泥里,就会找到。这种滩涂叫“泥涂”。小蛤蜊要到泥涂的根部去挖,所以本地话叫“底涂蛤”。“清汤寡水”一锅小蛤蜊,煮开锅,蛤肉刚好张口,放点盐,清清白白一盘,鲜美无比。
生腌蟹
腌蟹,是闽南人的拿手菜,与江苏人“醉蟹”不同。江苏醉蟹整只的螃蟹,活的,用小坛盛了黄酒,把螃蟹生醉熟醉的搞死,做出来的酒醉蟹虽然味鲜,但也有点腥膻。福建的腌蟹,是小螃蟹切成碎末,加上蒜蓉、姜末、糖、盐、米醋、味精等作料腌制而成的,在厦门、泉州、漳州等地的农村,几乎家家户户都能做出别有风味的腌蟹,通常是佐粥、佐饭或佐红米酒的,连北方人也吃惯了。
蛎仔煎
蚵仔即牡蛎,在闽南话中“蚝”与“好”发音相近,所以闽南人吃蚵仔讨口彩自然象征“好事不断”。在闽南人眼里牡蛎是“海里的牛奶”营养丰富,物美价廉。最简单的吃法就是“蚵仔煎”,把牡蛎切碎加上番薯粉的浆油煎,煎得金黄酥脆,再依个人的口味加调料汁就可以上桌了。
姜母鸭
姜母鸭是福建非常盛行的药膳补品。选用肉质肥美的老番鸭为主材料,加入独独的加工过的3年老姜,慢火煨上一个半小时,直至入味,香气四溢。在滋补界有“北人参,南姜母”的说法。姜母鸭咸香、滋补、特别开胃。一般食用姜母鸭,店家都会随锅附上些生芥兰菜,将芥兰菜在汤里烫一下,鲜香味美。姜母鸭一般以鸭掌酥软为度,所以适合用做火锅,随烫随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