鸡怎么煮才好吃?
“鸡”字在《说文解字》里的解释是:“鶏也。”段玉裁注云:“鸡之属,凡五十种。此字当从羽。”可见古人对鸡肉和鸡蛋都是分类的叫“鷄”或者“雞”。但现代人吃的鸡已经不像是古时候的那种鸡了,所以现在用“鸡”指代鸡肉和鸡蛋似乎更合理一些。现在“鸡肉”“鸡蛋”已经是正式的名词了(虽然“肉”字有个肉字旁,但“肌肉”不是“肉”)。 用现在的文字学知识来审视“烧鸡”这个词,它的构成应该是“烧(菜肴名称)+鸡”,所以它应该属于“鸡”的合称用法,即今天的“炖鸡汤”之类的说法。而“酱鸡”一词的结构应该是“酱(酱料、调味品)+鸡”,这种合称法应该是沿袭了古代“醢”字的用法——周礼中就有“醯酱千瓿”的说法,秦简里也有“公家有醯酱园”的话。 “酱鸡”在现代口语中的另一种说法是“酱汁鸡”,这里的“酱”是动词,“汁”指的是酱里的汤汁。用“酱油、生抽、老抽”等带有明确具体所指的词汇来代替“酱”字,表示用酱来腌制或烹饪食物,是近代以来才有的说法。
回到问题本身来看“怎么做鸡好吃的”这个问题,我想到的是宋朝洪遵的《菜圃记》一文,文中说道: “鸡,惟南京人所贵。他处非不食,但无人养,故无鸡。” 这句话里提到了两个观点,一是宋代除了南京以外的地方是不吃鸡肉的;二是别的地区也不吃鸡蛋,因为没人养。 前者显然是错的,后者未必就全对。就拿南京来说吧,明朝时南京人吃鸡肉可是犯禁的。明代冯梦龙所著小说集《警世通言·金龟换酒》中记载: “(李)知县回衙,唤狱卒取出奸夫来,喝道:‘你做下这般勾当,该死几遭!’那厮答道:‘小人该死的罪业,都俱满了。若再把小人问罪笞打,小人着实难忍。’”
这里出现了一个新词“把问”,意思就是“把那人问”,也就是“判那个人死罪”的意思,这个“把问”就是“把某人交给有关部门处理”的意思。“把问”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宋元时期,比如著名的《水浒传》中武松打虎之后“自拿了山神庙里去,将山寨里弄来的煎炒面饼,调了辣醋,慢慢吃了”。此处就是用“把问”表示“交付给有关部门处理”的用意。
再来看另一个明代材料,《方舆胜览·卷三十二·真州》: “鸡,土产。按《周礼》曰:‘鹑食。’刘氏曰:‘今真州有鹑食鸡,形如雉而色褐。’” 刘氏说的“鹌鹑食鸡”恐怕就是指的这道菜。但据明代万历年间的《金陵省志》载,南京人犯杀罪者,刑场上用“赤棍乱棒打死”,因此所谓“斩鸡头”应该也是错误的,正确说法应是“斩人头”。 “怎么做鸡好吃”这个问题真的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