哪里的腐乳好吃?
我是腐乳重度患者,家里、办公室常备各种牌子的腐乳。 个人口味不同,我吃过好多品牌的腐乳,感觉不错的有如下几个: 李子园腐乳(5块钱一袋) 这个应该算广东特产吧,味道很特别,有点酸有点甜,颜色是透亮的橘黄色,配大米粥或者白米饭吃都很好。 醉翁亭豆腐乳(20块钱一瓶) 很经典的老牌子了,徽菜的代表之一,和葱、姜一起炖着吃超级香,闻起来香味十足,入口即化,咸淡适宜。喜欢徽菜的肯定喜欢这款腐乳。
王致和红腐乳(8块钱一袋) 老字号的品牌,小时候家里常买,味道经典,微辣带点咸香,用来拌饭吃特别香。 孔乙己臭腐乳(15块钱一包) 不是那么臭的臭腐乳,颜色浅黄,入口绵软,略带辛辣,香味十足。用油条拌着吃绝了! 还有比较便宜的湖南宁乡沩山豆腐乳、四川的宜宾芽菜等,也都不错。价格都在十元以内。 再来说说非常贵的顶级腐乳,那肯定是绍兴酒酿腐乳(175块钱一瓶),但是味道真心不错,咸度适中,酱香味浓郁,配上米饭一口一口吃到饱。
另外就是著名的上海青松堂腐乳(19.8一斤,相当于3块多一块),味道也是极好的,口感细滑,回味悠长,辣味也比较合适。喜欢吃辣的不要错过啦~ 说完了白的,来说说红的。最经典的当然是郫县豆瓣酱(14块钱一瓶),很多人用它来做火锅底料或炒青菜,其实它最适合做鱼香肉丝、麻婆豆腐、红烧肉之类的川菜,烧出来的菜又香又辣,特别馋人。 还有就是重庆涪陵榨菜(6块钱一斤),这是我在重庆买到的最新鲜的榨菜,爽脆可口,搭配粥喝简直一级棒!
腐乳有红腐乳、青腐乳、白腐乳、酱腐乳等,口味多样,可南可北,既开胃下饭,又有很高的营养价值。由于各地工艺不一样,制作出来的口味也有差别。
臭豆腐有南派北派之分。北派的臭豆腐乳是用老豆腐加食用盐,经豆腐坯的腌渍、染色、装瓶、后酵等工序制成,闻起来臭,吃起来香酥,味道很刺激。南派的臭豆腐乳制作工序比北派的繁复,臭味也要淡一点。南派臭腐乳从制作工艺上又分徽州派系和绍兴派系。
徽州派臭腐乳
徽州臭腐乳产于安徽歙县和休宁一带,以休宁县城北的齐云山镇(原岩前镇)所产最有名。岩前臭腐乳在明朝末年就很有名了,1953年在山东淄博出土了一只瓷罐,在里面竟然发现了两块臭腐乳。据考证,瓷罐是明朝末年岩前镇制陶坊生产的,可以肯定两块臭腐乳也是同时制作罐入的。
岩前臭腐乳又叫“白果腐乳”,腌制前要在豆腐坯上扎很多眼,以便腌渍后更入味。扎眼的工具是一根0.5厘米粗、30多厘米长的铁棍,铁棍的一个端部是平的,上面有30多个直径约3毫米的孔,孔中插有圆锥形的铜丝。用时蘸上点水,刺入豆腐坯,每刺一下,便有30多个圆锥形小孔。刺好眼的豆腐坯要用“白果卤”腌渍,这里的“白果”不是银杏,而是指呈圆饼形的豆腐坯,经腌渍后豆腐坯的颜色还是“青”色,故而休宁当地人干脆叫青腐乳。腌渍后的腐乳可加辣椒或其他配料研磨成酱,味道咸香适口,清凉爽口。
歙县产的臭腐乳以雄村所产最出名。雄村臭腐乳的制作与岩前镇的制作方法差不多,但腌渍时要用大号坛子,把豆腐坯逐层放在铺有稻草的瓷坛中,层层撒上酒糟、辣椒粉和适量的水,然后密封坛口,以稻草和厚塑料膜扎紧,再在坛口倒入清水封闭。
做好的雄村臭腐乳呈浅绿色,有微微突起,用刀切开可拉出长丝,酱汁浓厚,味鲜而辣,具有酥嫩浓香的独特风味。
绍兴腐乳
绍兴腐乳以酒糟作为发酵剂,制作比臭腐乳繁琐,成品也不“臭”。
绍兴腐乳的腌制工艺是:用石膏点制硬老嫩适度的豆腐,用开水烫1分钟后倒入特制模型内压成块,再用小竹片划成16块正方形坯子,放在铺有稻草的深33厘米的泥坛中,每10块为一层,其间撒上拌有曲酒的米粉和酒糟,层层迭放,最上层再盖上1厘米厚的拌曲酒米粉和酒糟,用稻草盖实,放在石条压上。发酵5—10天后把坯子逐块翻转,上面再盖上拌曲酒的米粉与酒糟。发酵到20天左右,坯子开始发红、发软,酥坯已臻成熟,便可逐块放入盐卤中浸泡7天成成品。
腌制用的盐卤是绍兴腐乳味道鲜美的关键。盐卤是将1.5千克老姜捣烂,加23千克水煮2小时,然后放入65千克上等酱油、125粒花椒、2.5千克糟红糖再煮30分钟,待凉后过滤,滤液加125千克细盐搅匀即可。坯子浸泡后取出,逐块包上1厘米厚的霉科,放入缸内,用1∶1黄酒浸渍封藏后熟若干月即成。
霉科是将200克小酒饼捣成细末,加入2500克霉干菜与1.5千克碎蒜、2.5千克白糖,分6次加入1250克酒糟拌匀,晒干、磨碎备用。腐乳坯浸酒糟后,霉科粉末即粘附其上,在空气中继续使腐乳坯发酵,并形成2厘米厚的外壳。霉科即依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