腱子肉牛肉怎么做好吃?
“腱子肉”,也就是“腱子”,是“牛身上的肉”之一,属于“肌肉”(详见 );不过,这个概念的外延较为宽泛,可能包括部分肌腹(参见 “如何辨别肌腹与肌腱”)。因为,有些动物的某些部位,如猪、羊的臀尖等部位也含有较多的腱子。所以,这里的“腱子肉”,其实是一个俗名,其概念不如“里脊”“外脊”“板筋”“腱子”等来得严格。
在讨论“怎么做最好吃”之前,我们先需要明确一个前提:这里所谈论的“好吃的腱子肉”,是指作为“下酒菜”的好吃的腱子肉——即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获取较高量的蛋白质,以便及时提供动物蛋白营养给人体生理活动之需。在这种前提下,最能满足上述需求,同时也最合乎当代人类饮食健康观念的烹调方式,就是“清水煮”加“佐料拌”——尽可能保持食材的天然营养结构。用这种做法做出来的“好的”腱子肉,应该是这样的:
①用清水焯一遍(去血沫),然后迅速过凉水沥干备用;
②把适量食盐、生抽、醋、辣椒粉(可免可不免)调成汁儿,淋到焯好的腱子上,充分拌匀;
③最后,切点儿葱花撒在上面,浇上热油,激发出香味即可食用了。 这么做出来,既保持了腱子的天然风味,又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其中含有的营养物质。
但若按照这种吃法,可能有时会有腥味儿,这是因为,虽然血液里有铁元素,但其中的血红素铁是以离子状态存在的,非常难以溶解于水,而肌纤维里的铁元素主要以非血红素铁的形式存在,较易溶解于水而被释放出来。所以,有腥味儿的缘故,是因为肌纤维里的含铁酶被激活所致。对此,可以在焯水的过程中加入适量白酒和白醋,或者冷水下锅,慢慢炖煮,都可以起到一定的祛腥效果。
当然,这样做出来的“好味道”的腱子肉,可能不太符合您的要求。接下来我们聊聊“怎么做不好吃”。 先来说说“卤制”,由于卤汤里有丰富的氨基酸和呈香物质,故卤过的肉类往往很“入味”。但是,用卤汤焖煮的时间太长,可能会导致一部分营养成分流失到汤汁里。而且,如果一次制作卤汤的量较多,而又没来得及一次性吃完,那么存放时间过久可能会产生亚硝酸盐。卤制虽然能增添美味,然而并不是最佳的选择。 再来说说“酱制”,跟卤制类似,如果用酱汤来焖煮,也可能会造成营养成分的逸失。而且,如果是新鲜的肉类,有可能滋生细菌而导致腐败变质。如果是隔天的肉类,有可能会产生胺类物质而发臭变味。总之,酱制的工序虽然比较复杂,但是由于控制不当很容易出现食品安全问题,也不是最好的选择。 那么,通过上面关于卤制的讲述和酱制的叙述,大家应该明白了,这两类方法都不是最好的选择——“清水煮”加“佐料拌”才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