炸知了好吃吗?
小时候,夏天在河边抓完知了,回去炸了吃; 后来啊,有钱了,去饭店点一道油炸知了; 再后来啊,出国了,离乡背井,想家的时候,买一只烧鸡,一瓶啤酒,就着电视剧里张铁林皇帝戏,啃鸡爪子、吐骨头,美其名曰“炸知了”。
其实啊,我说的这些,都没有把知了的可爱,完全的展现出来。真正让我念念不忘的,还是在东北老家农村夏天夜里听的那些故事里的知了—— 晚上吃过晚饭,大人收拾桌子,孩子去水池子洗漱,等一切忙活完了,天也擦黑儿了。大人们坐在外屋(我们那房子是那种南北大炕,外面一大间),点上蚊烟,小孩儿们没点事儿,就各自搬个小马扎,蹲在外屋门口,听大人讲故事。
那时候网络不发达,手机还不普及,小孩子精力旺盛,没东西好玩。故事对于孩子的吸引力是非常大的。
我记忆中的很多故事,都是来自那时听到的。其中就有《瞎子摸鱼》和《油炸知了》。 这两个故事,都有一个共同点:都是讲的夏天的夜晚,天气热的不行,大家吃饱饭,躺在凉床上,摇着扇子,纳凉的时候,出现的妖怪或者鬼怪。
这个时间点,正是知了昼伏夜出的时间规律。
先讲《瞎子摸鱼》。 这个故事,大概的意思就是白天有个瞎子摸鱼,一不小心掉进河里被淹死了。晚上他的魂儿回家啦!正赶上一家人正在吃饭,他就坐在桌前,端起碗就要吃,他媳妇吓坏了,问问他吃的什么呀,那么香!他是这么吃的:“我这天黑下来的这一顿饭,可是有讲究的哦!这鱼肉得蘸着盐吃,还得蘸着醋吃!”他还真的就吃下去了。他女儿心疼父亲,就想给他弄条活鱼,没想到她的鱼刚拿到眼前,被他一口吃下,连鱼带汁儿,一起吞了下去……
再讲《油炸知了》。 这个故事比较残忍,可能不那么适合小孩子们听。是说一个鬼,变的像知了那么大,让一个小男孩自己捉住,然后放到油锅里炸着吃。这个故事结尾很吓人,那个鬼见了油锅,吓得蹦起来,原来是个人变来的。这个人正是这个小男孩的爹。 每当讲到这两个故事的时候,我的脑海里都会浮现出那些乡下的小院落,土坯的房屋,院子门口长着一棵大大的槐树,晚上听着知了叫,窗外挂着一弯新月…… 而这一切,都是遥远而又熟悉的记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