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海哪里的红烧肉好吃?
上海本帮菜里,红烧肉是绝对的重头戏。要论最正宗的吃法,那还得说是本地产的黑毛猪五花肉用酱油焖出来的,但是这样吃太腻了。于是聪明的上海人便改良了这一吃法,用糖来替代一部分酱油,使成菜的口味多了丝清甜,这道菜也就成了最受欢迎的本帮菜之一——红烧肉。 除了本帮菜馆子之外,不少饭店的菜馆里也能吃到这道红烧肉。不过有些酒店为了节约成本,买的都是净膛肉,这种肉做出来的红烧肉色泽比较淡。要是遇到买半边猪肉的店家,可就要恭喜你了,这样的店做出来的红烧肉才最正宗!因为做本帮菜讲究的是用猪油炒糖色,只有用猪油和冰糖一起炒制的糖色,才能达到红润油亮、香醇不腻的效果。而且用猪油做的红烧肉肥而不腻,吃起来口感极佳~ 说到本帮菜馆子,就不得不提提静安寺附近的红房子西餐厅。
红房子餐厅的老板是法国人,他做的法国菜非常地道,价格也相当实惠。但最让人念念不忘的却不是法式料理,而是这里的红烧肉。用肥瘦相间的三层肉做成,配上特制的调料,入口即化、香甜软糯,吃完一块还想去第二块。不过这红烧肉的分量实在是不多啊……
作为本帮菜的经典之作,红烧肉也深受外地游客的喜爱。如果你刚到上海,又恰巧看到街边有小笼包或者生煎包摊位的话,不妨花上20元买块红烧肉解解馋吧~ 用最简单的方式做出最过瘾的口感,这就是上海人做菜的最高奥义了。你觉得呢?
上海作为一个移民城市,各个移民带进了自己的美食文化,然后融合了本地的美食文化后,又产生了一些新的美食文化。因此在上海,各地特色菜在上海都能寻觅到,且因为有本地美食文化的融合,这些菜又是有那么点上海特色。比如回锅肉和锅包肉。这两者都是内地传入的菜,回锅肉融合了本地的红烧技法成为了沪上的蜜汁烤肉(虽然有些外地人很难接受这款菜);锅包肉在本地的上海红烧肉的技法下变成了“锅烧肉”。
锅烧肉的口感要比起传统上海红烧肉更加酥烂、更加酥脆,因为要先炸后烧。传统上海红烧肉在本地人眼里,叫清水红烧肉——其实没什么清水不清水的,就是少油。
一、锅烧肉
原料:肋排斩成的小排(500克),生姜(适量),大葱(1根),八角(4粒),糖(4汤匙),生抽(1汤匙),老抽(1茶匙),料酒(1汤匙),米醋(3汤匙)。
做法:
1、将小排反复漂洗干净,切成小段。生姜切片,葱切成葱段。
2、坐锅烧水,将小排倒入焯水(煮开后继续煮两分钟),然后捞出洗净浮沫并沥干水。(这一步很关键,肉一定要焯水并尽可能的把水沥干)
3、坐锅烧油,将油烧至五成热(放入一根肋排,周围开始冒小泡)时将排骨倒入,转中小火慢慢煎炸。要不停地翻动排骨,大约5、6分钟,排骨表面均匀上色就可以捞出来了(最好用漏勺把油沥干些)。(这一步很关键,油尽可能地多倒点,排骨要分散开煎炸,尽可能上色均匀。)
4、将排骨倒入煲里,放入生姜片、葱段和八角,调入所有作料。盖上盖子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焖煮40分钟左右,在收汁之前撒些葱花提香。(收汁不要太干,留一点汤汁更好。所以煲里的肉和汤汁不要超过煲身的3分之2高。)
二、传统上海红烧肉
原料:五花猪肉2、5斤,去壳生花生米7两,葱3棵,姜3片,黄酒2酒盅,酱油3调匙,白糖1调匙,花椒20粒。
做法:
1,猪肉洗净,放入汤煲内,煮沸,刮去浮沫,盛起,切成3寸长,1寸宽的块。
2,生花生米洗净。锅底放油,烧热,把糖放入炒出糖色,再将肉倒入煸炒,接着烹入黄酒,加酱油,下清水500毫升,加盖,用中火焖至五成熟。
3,下花生米,生姜,葱和花椒,再焖至汁稠肉酥,花生衣起纹即成。